今天,盘中行情翻绿,主要还是银行股没有前两天那么猛了。这让不少朋友感到不解,照理说,基金新规之下,仓位配置要朝着基准靠拢,而银行股、保险这些板块都在上涨,那明显是谁晚靠拢谁吃亏,行情应该一步到位才合理。为什么他们参与进去,想借此整一把短线,结果立马今天就套了,好不郁闷。
为什么向基准指数靠拢,会推导出基金要赶早不赶晚?看似是游戏规则改变后的阳谋,但现实的原因是过去3年多数基金没跑赢基准指数。由于一多半基金的基准就是沪深300。所以拿沪深300来做比较,就能看到去年只有22%的基金跑赢了基准,是10年内最低。
这也难怪,上面要出台新规,真的是太难看了。人都不傻,如果是少部分基金没做好,这情有可原。但3年里大多数都低于基准,换个小学生买闭眼买指数,都比8成基金经理业绩好,只说明一点,就是追求超额业绩只是口号,实际真的去给他人接盘了。
但今年情况又不一样,目前63%的基金跑赢了基准,那虽然也知道紧跟基准是最稳妥的选择,但目前还没到心急火燎的程度。目前缓冲的余地很大,也给了机构做局的时间。所以之前银行股里的动作,也不是单边上涨,而是涨一涨就洗盘,今天冲高回落,当然后面也有一定可能会再次洗盘。
但这种表现,对普通人来说,并不友好。因为机构和散户之间的信息差显著,机构可以很容易看到散户动作,但散户看机构却十分艰难。导致股价下跌,散户很难判定机构到底是不是洗盘。就算运气好,猜对了,但只要猜对的人一多,被机构感觉到了,机构自己就会改变策略,那么最终错的还是散户。
而要看清机构的洗盘动作,就不能光靠肉眼看走势,而是要借助现在日益成熟的量化模型,做交易比对,把机构交易给识别出来,就像「机构震仓」这种动作,实际交易上是有明显特征的。即在交易上就体现为机构前期抛压,打压股价后的再回补的行为。所以只要能看到这种行为,就知道机构是否在震仓了。对此,下图一目了然。
然后我们再来看银行板块的表现。为了更直观的看清来龙去脉,还可以观察「全景K线」,就能看到整个银行板块,主要的是橙色K线构成,而橙色K线对应的就是「机构库存」,说明银行板块4月以来,机构一直是热情参加的。
但中间也出现过蓝色K线,它对应的就是上述说的「机构震仓」。显然之前的那次显著回落,就是机构在震仓洗盘,洗盘完毕再发动6连阳走势。
而此刻,很多个股是相同的,哪怕没涨,但只要看好的人,都等着机构抬轿子,机构就算要拉升,也是先洗盘洗干净之后再动手。就像下面这个股票,看走势就是震荡中突然上涨,没什么征兆。
但观察「全景K线」就能看到上涨前的震荡中,首先是橙色K线持续,代表机构一直在热情参加。随后出现蓝色K线,说明震荡中出现了「机构震仓」,而「机构震仓」完毕之后,才开始拉升动作。
实际,看清楚这些交易动作,判断需要的只是常识,并不困难。但关键还在于多数人看不到机构动作、游资动作,只是根据走势的涨跌去倒推这些资金的动作,结果反而被走势所欺骗。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「全景k线」数据是将:机构库存、空头回补、资金交点、强力回补、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,用不一样的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,态进行映射。样,观察市场,能够更直观、更全面、更系统。
用系统统计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就能看到,现在机构活跃的股票接近4200家,意味着8成股票里的机构在热情参加。这种情况下,即便市场折腾,但肯定是健康的。而各种「机构控盘」数量同时都在增加,就说明在冲击3400的过程中,机构不是由于,而是信心增强了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